提起开封市工业电炉厂,就不能不提远红外线,因为我国最早的远红外线加热器是开封工业电炉厂最先搞出来的。
那么什么是远红外线呢?我们常见的太阳光是白色的,透过一块三棱镜就会变成像彩虹一样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靛.蓝.紫。红光外侧的光线,又称远红外线。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通过科学实验,远红外线的热效应和人体共振,吸收后主要产生几方面的功能,能促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消炎消肿作用,所以远红外线被广泛用于医疗方面。
同样功率的加热元件,通过远红外线加热就比不通过远红外线加热要快得多,也就起到了节能的效果,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加热设备上面。
可大家知道我国远红外线加热器是谁最先搞出来的吗?他就是开封市工业电炉厂王家明同志搞出来的。
那时候我还没进厂,听父亲说他厂里有个叫王家明的搞了个远红外线加热器要比一般电炉加热快,同样功率加热就能省下不少能源,但一台炉省不了多少电,如果是几十万台上百万台设备都用上远红外线,那节约的能源就是巨大的,78年厂里生产面包炉就己经用上了远红外线加热。
王家明中专毕业生,虽说学历不高特别爱专研,75年报纸上刊登了日本专家来华讲学讲到远红外线的作用和前景。王家明同志看到后对此非常感兴趣,他知道日本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于是他便自学日语,同时收集远红外线资料。
为了收集关于远红外线资料,王家明通过关系先找到河南大学化学方面的教授,说明来意,可是河大关于远红外线方面的资料却很少,看着追求上进的年青人,教授不忍心看着年轻人空手而归,于是便给他介绍了他的大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顶级专家,于是王家明同志便拿着教授给的地址,回厂开了张介绍信便去了上海。
和王家明同去的,还有我厂的杜松阳同志,杜松阳还记得到上海找到他的家,他家是一栋西式二层别墅,专家早年留学国外,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不顾国外高薪挽留回到了祖国,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看着来访的两个求知年青人,专家先是将家里有关远红外线的日本日文杂志拿出来让他们看,王家明虽说学过日语,面对日文杂志也是一脸蒙圈,而这些又不能带走,一时两人也不知如何是好。专家看此情况便对他两人说这样吧,你们去上海市图书馆吧,那边远红外线资料比我这还全,而且我听说现在那边已有复印机,看到那篇有用,可以叫他们复印下来,不过要查资料必须要单位介绍信,哪时不像现在有传真,电脑,手机,要想拿介绍信还得回厂开。专家知道情况厂方后怕他们去图书馆不方便,专家专门为地俩写了个封推荐信给图书馆领导让领导给于照顾。
谢过专家,第二天一早二人直奔上海图书馆,有了专家的推荐信,到那里一切都非常顺利,把图书馆里所有关于远红外线的内容一一找了出来,然后叫图书馆帮忙复印出来。
拿到资料后,二人顾不上休息也没有兴趣浏览上海的风景名胜,直接上火车站买票,坐车回到开封。
回到厂里后,把上海工作给领导回报后,领导便让王家明先把资料翻译出来,王家明同志一头扎进了办公室,做起了翻译工作,好多东西都是专业术语,不得借助于日语词典,一点点翻译,经过一段努力终于完成了所有翻译工作,厂里便成立了以王家明为主要枝术负责人的远红外线试制小组,试制组成员有谢冠清、毛应谓、刘玉荣、林成德、杜颂杨,赵石(我的父亲)根据王洪恩回忆,我父亲参与了远红外线管和远红外板的前期试制,挤管机就是我父亲搞的,技术员是王家明,配料配方都是他经手,试制地点在教堂南侧的小趴趴屋组长是龚华,根据王家明提供的资料,找出相应材料,制作成远红外线板和管,在厂里先做试验,找出比较好板和管,拿到武汉研究院作波长和各种性能检测,中间有问题还跑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找专家请教,而且都不止一趟,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终于搞成了。经过武汉研究院检测,各种指标都达到先进水平,节能效果非常明显,搞成后的远红外线技术最先应用到厂里生产的面包炉上。
1980年我接父亲的班进入开封电炉厂,这时远红外线加热器的创始人王家明老师已不在电炉厂工作调走了,远红外线加热器厂里还在生产,但是量很小,一部分用在厂里生产的面包炉烤箱上,也不断有人来买,这时远红外线的负责人是林成德、杨永春、成员有李廉杰、王留林、尹爱菊、王秀云。
这时候外面已有专业厂家生产远红外线加热器了,而且不止一家无论规模,产量都比电炉厂要大的多,他们的枝术从哪里得来的,是不是王家明调走后帮别人搞的,因为我联系不上王家明所以不知道,不能妄下结论。
远红外这项技术研究时非常费劲,真正技术公开其实很简单,加上那个年代也没有申请专利和技术保密的意思,加上厂里管理也不到位,我进厂后,我记得有一次上质检科,在林承德的办公桌上就看到了远红外的配方,虽然上面写着机密二字,但是就在桌上放着,这么好的技术为什么不大力推广应用呢?这和当时的形势有关,哪几年的电炉厂,生意红火的很。国家计划经济每年按时下达生产电炉的指标每月都生产几十台电炉,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听文德志师傅说:每天都提前上班,到上班时间一台75KW的炉子炉底已砌好,下班了还得再多干会再走,为了完成上面下达的任务,几乎每天都自愿加班,人均上交利润曾经达到开封市的最高,而远红红外加热器比耐火砖效益要好的多,和电炉相比,那就差的多了,不被重视,也可能是王家明离开电炉厂的原因。
虽说远红外线没有电炉的效益好?但是它的市场要比电炉大,而且是消耗用品,如果领导能够重视合理的开发应用,应该能办一个非常不错的远红外线加热器工厂,如果再深入开发研究,前景会不可估量。
电炉厂最早研制开发的远红外加热器,后来我们厂已不再生产,再后来我们厂生产烘箱,反而去买别人的远红外加热器。
说起此事,厂里的老同事也是感慨万千,有人说别说咱厂了,开封市好多产品在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现在不都不行了,开封的电视机,电冰箱还有通用机械厂生产的溴化锂中央空调都比较早,而且被亚运会指定唯一产品,现在不都倒闭了。
为什么呢?谁知道?
注:
此文是根据电炉厂的杜颂杨、王洪恩,李廉杰、庞汴生、文德志等几位老师傅的回忆讲述整理而成,在此向那些为电炉厂做出贡献的老工人致敬!谢谢他们为电炉厂发展建设做出的努力,由于老师傅们年龄大了,好多事情记不太清楚,有些事都是在此基础上推理写成,很可能会有写的不到和有出入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
也希望王家明老师如果能看到此篇文章后给我联系